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智慧、深化共识、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传承学校师范教育传统,树牢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全面推进学校“一四”发展战略,3月23日,学校党委发出通知,号召全校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办好一师”这一主题,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理清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创新办学思路,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师范,切实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

自启动“新时代 新师范 新使命”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快速响应,积极推进,在全校范围内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确保大讨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校领导深入联系学院参与研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主持参与了30场办学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会。校级、院系、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单位层面的发动、学习和讨论活动150余场次,1000余名教职工踊跃参与,2万余名学生热切关注。历时一个月,思想碰撞的火花、理念表述的探索,一场解放思想、凝聚智慧、深化共识、振奋精神、抢抓机遇,谋划改革发展的大讨论热潮,如春日暖阳,照耀着湖南一师奋进之路。

问题导向,解放思想谋发展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对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进行了谋划,提出了“一四”发展战略:力争通过十到十五年左右的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全面推进“红色一师”“品质一师”活力一师”“幸福一师”建设。全校师生员工认真贯彻“两坚持、两拓展”的办学思路,支持学校各项改革举措,各项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与建设特色鲜明师范大学的目标和深化改革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在“办学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上,学校党委书记罗成翼开门见山。“新时代,做强新师范是学校发展的必然使命。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学校发展与同类高校先进水平、与建设特色鲜明师范大学的目标要求以及师生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必须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率先从思想深处破冰。要做到‘五破五立’,即破自满思维,立忧患意识;破封闭思维,立开放意识;破习惯思维,立创新意识;破趋同思维,立特色意识;破保守思维,立竞争意识。我们要跳出‘一师’看‘一师’,立足长远,谋划当下,认真审视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办学定位,厘清发展思路,深化发展共识,不断形成建设特色鲜明师范大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路径、新机制、新文化,凝聚起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罗成翼一席话,引发全校师生深深思考。

“我校与省内外知名师范院校相比,在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到底要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全体教师要自觉把握学校发展方向,主动学习新师范的内涵和发展新师范的方法。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是对标高水平大学和高质量发展,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瓶颈问题的必由之路。”校长童小娇说。

“办学思想大讨论的目的在于解放思想,对于二级学院来说当前最需‘解放’的是什么?教育学院最需要‘解放’的是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要全面实现‘四个一师’和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就要办好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办不好,师范就办不好。教育学院不仅要做优做强培养优秀乡村小学教师这个品牌,还要成为培养城市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乃至高中教育骨干人才、管理人才、领军人才和未来教育大师的品牌,不仅要凸显小学教育专业特色,还要拓展其他教育类专业。要充分发挥优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建成高水平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澍心说。

“罗书记的‘五破五立’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我们学院最急需讨论的是如何紧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势的需要,主动融入和服务‘三高四新’与强省会战略的需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拓展办好信息类学科专业,办好信息类学科专业,是办好一师、做强新师范的必然要求。”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高峰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新一师的办学理念明确下来,要立足校史校情,充分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师范院校建设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牢固树立本科意识、学科意识和大学理念,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形成新的表达范式,为我校在新时代办好新师范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百家争鸣,学习研讨求实效

什么是师范本科教育?如何办好办强本科师范专业?学校发展定位在哪里?发展路径是什么?如何凝练办学特色?为力促讨论出实效,在讨论内容上,学校明确重点:一是深化理念认识。二是明确目标定位,进一步明确建成特色鲜明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奋斗路径。机关部门围绕管理理念、治理机制、工作作风、服务水平、保障能力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二级学院将办学思想大讨论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聚焦学院办学定位、学科发展、专业拓展、人才培养、招生计划、质量文化等方面,探索解决影响学院发展瓶颈问题之策。

办学思想大讨论如火如荼展开,从动员大会到专题报告会,从校领导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专题学习讨论再到二级党委书记、院长沙龙、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从高层次人才到党员教师再到青年学子,讨论形式丰富多样,讨论群体层次广泛。为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学校开辟了“办学思想大讨论”专题网站,促使更多领导、老师、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校上下全面铺开、全力聚焦,进行深入广泛研讨。

“新时代,一师到底走向何处去?我认为: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明确方向、科学定位,再次创业、转型发展。学校办学定位要立足于办学总目标——建成师范大学,服务面向要瞄准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两个领域,办学要实现支撑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两个融合。我们提炼的办学理念,要体现高等教育发展、师范院校建设、人才培养三个规律;要展现我校优良的革命传统、百年师范的育人传统和湖湘文化传统;要将千年文脉、红色基因和现代教育贯通起来,将教师教育和其他多学科贯通起来。”教务处处长胡春光在谈到“新师范格局下如何树立现代大学办学理念”时说。

“学校发展目前的难点在于‘两拓展’。即坚持师范教育主责主业的同时,怎样适当拓展非师范教育?坚持小学教师教育特色优势的同时,如何适当拓展其他层次教师教育?我觉得必须以‘坚持’为根本,聚焦师范教育大旗不动摇。以‘拓展’为支撑,在服务基础教育行业的同时,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尤其是要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增强服务制造长沙、数字长沙和文创长沙的能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年轻教师庄园博士说。

“我们要在做强学科特色和在支撑交叉融合走在前列,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既要充分彰显教师教育的学科优势,同时又要客观展示其他学科的发展实力与发展潜力;既要打造小学教育的专业品牌,也要办好文、理、工、商和艺术类专业,并形成自身特色,促进各专业找准定位、融合发展。”数学与统计学院陈爱永教授在谈到“新师范格局下学校的办学特色”时,如是说。

针对学校和所在单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短板,大家“带着学习去讨论,带着问题去讨论,带着实践去讨论”,各抒己见,综合吸收,反复论证,论出真知,论出灼见,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新时代新一师新使命的共识已在全校上下凝聚。

凝聚共识,勇担使命再出发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大讨论,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建言献策,取得了丰富的前期成果,形成了学校办学新理念:校训为: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校风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学校传统为: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革命传统,实事求是、立德树人的教育传统。发展目标定位为: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类型定位为:应用型大学(学院)。办学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传承百年师范传统,对接国家新兴产业,以教师教育类和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为品牌,多学科交叉融合,做强教师教育类,做大电子信息类,做实文理基础类,做精艺术创意类,做新经济管理类,形成教、文、理、工、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定位为: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教风为:传道树人 丽泽风长。学风为:学思并进 知行合一。作风为:唯实唯新 善作善成。

“此次办学思想大讨论确定的教风学风表述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它立足校史校情,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崇尚实践的精神、奋发向上的风貌。‘学思并进、知行互发’的学风时刻鞭策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一师青年,我们要弘扬一师传统,传承一师精神,为一师发展共同努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吴星可激动地说。

“办学思想大讨论专门对‘工作作风’进行了凝练,这在别的高校是少见的。它体现了新时代一师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不懈追求。工作作风在教风学风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在学校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落实学校发展目标的保障。‘唯实唯新、善作善成’概括简练,集中体现了我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人事处处长何培森说。

通过专题学习研讨,广大师生员工纷纷表示,“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破解难题的大思路;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实现学校事业的大发展”,要让办学思想大讨论成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和“加油站”。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从推动思想再解放、共识再凝聚、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工作再抓实的政治高度,以“起步就要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精气神,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学校的改革和建设,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